中新网兰州12月1日电 (杨娜 王牧雨)兰州市副市长魏永辉1日表示,1月至10月,兰州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81.5%,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313.8%,旅游接待人数突破历史新高,兰州成为全国火爆的旅游城市之一,“黄河之滨也很美”名片叫响全国。
春日,兰州市民游客在黄河银滩湿地公园赏花。(资料图)九美旦增 摄
兰州市文化旅游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当日举行,兰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王柠介绍说,自今年3月第一波“赏花游”开始,来兰州的游客呈“井喷式”增长,“五一”假期游客接待量突破历史新高,6月初全市提前1个月进入旅游旺季。
王柠说,兰州在产生网络“大流量”和游客“大留量”的同时,全市旅游接待和服务保障能力也承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。面对考验,兰州持续优化做好服务保障,纵深推进文旅融合向“全域全季全业态”发展,持续做热淡季、拉长旺季、火热全季、在“引客入兰、留客驻兰”上探索见实效的具体办法。
冬季,兰州城黄河景观。(资料图)艾庆龙 摄
用旅游引客,文化留人,这是兰州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目标。兰州制定了《文旅融合实施方案》,立足引导“诗与远方”从“物理融合”走向“化学反应”,调度各方从“文旅+”转向“+文旅”,以文化丰富旅游内涵,以旅游彰显文化价值,着力在擦亮“黄河之滨也很美”金字招牌上下功夫,打造兰州黄河IP,将文旅融合契合处立足于文化、联结点切入于旅游、融合点落脚于场景,推动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、经济优势、竞争优势。
面对“大流量”的关注度和“大留量”的游客,兰州在享受旅游带来的“红利”同时,开展硬件软件双提升,与兰州市直各部门和各县区联动,清单式定时、定责快速推动实施景区周边畅通、旅游枢纽提升等10大“硬件”提升行动,同步实施文旅融合提升、文旅业态丰富等10大“软件”提升行动,着力解决发展短板、弱项,应对新问题、培育新业态。
“我们不与北上广比高大上,不与旅游资源大市比资源,我们需要突出兰州特色,突出兰州的烟火气和江湖味。”王柠说,兰州构建兼具特色烟火气的文旅“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+安全+智慧”八要素服务体系,打造差异化、特色化文化旅游集聚区,让兰州文旅发展看得见、摸得着、真实可感。
兰州中山桥夜景。(资料图)杨艳敏 摄
魏永辉说,下一步,兰州将围绕“西部旅游大环线重要枢纽”“中国黄河之都文旅产业集聚区”目标定位,持续加大招强引优力度,全面提升旅游接待和服务保障能力,推动兰州文旅持续火热,不断提升兰州文旅发展综合竞争力。(完)
中新网迪拜12月1日电 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》第28次缔约方大会(COP28)中国角开幕式暨“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实践”边会11月30日在迪拜举行。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王毅表示,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去政治化、去意识形态化,没有合作就没有共同的未来。
王毅表示,从中国开始生态文明建设以来,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“如果有机会到中国的城市、乡村,会发现中国的整体生态环境建设发生了深刻的变化。”他说。
王毅认为,这其中有“五个相互联系的重大转变”:
——理念的转变。在经过了约40年快速经济增长以后,中国的执政理念从单纯倾向于GDP发展转向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。
——理念的制度化。把新发展理念转变成具体的考核指标、政策和法律制度,把理念得以通过制度来落实,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。比如说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宪法,重新修订环境保护法,修改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等相关法律。
——行动的变化。王毅以长江举例,在“十四五规划”编制初期,各方面都想“快速发展”,之后转变为“共抓大保护,不搞大开发”,这就引领具体保护与开发行动上的重大变化。另外,在黄河流域、青藏高原、黑土地保护也都有相应的行动转变。
——系统的转变。王毅表示,实现美丽中国,要对整个生产方式、消费方式、贸易方式、能源结构以及治理体系进行系统性变革。只有发生系统的、结构性的发展范式转变,才可能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目标。
——全局性转向。王毅介绍,中国已经承诺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。中国不仅自己要做好,也要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。
王毅强调,应对气候变化必须要去政治化、去意识形态化,面对全球性挑战必须要合作,没有合作就没有“我们共同的未来”。
据悉,本次边会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与中国新闻社共同主办,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、中国新闻网联合承办。(完) 【编辑:钱姣姣】